辽宁省机关党建网

聚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辽宁振兴的必由之路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0日          编辑:         来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辽宁振兴的必由之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应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矛盾和困难的有效良策,也是辽宁振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为辽宁振兴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是推动辽宁振兴发展实践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决策部署,是实践证明能够解决我国经济领域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良方,是破解当前发展阶段重大结构性失衡、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的治本之策。基于这样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定位,历经2016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元年,面向2017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全党全社会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从应对经济新常态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先手棋主动仗。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正发生深刻调整,全球经济分工体系发生深刻变化,需要我国从供给侧发力,找准在世界供给市场上的定位。同时,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面临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形势,面临结构性的主要矛盾,供给结构错配问题严重。在需求管理边际效益不断递减的情况下,必须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从标本兼治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歼灭战持久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短期任务,也有长期战略,既要组织好重点领域的歼灭战,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从短期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有力、有度、有效抓好当前“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任务;从长期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目标,在经济新常态条件下推动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发展结构转换、经济发展动力转换和经济发展环境转换,最终步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轨道。

  从行动策略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衣领子牛鼻子。“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这就要充分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牵动性作用,推动我国经济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的重点突破,在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动力转化、经济环境优化等方面破局,做好产业结构方面的加减乘除,牵动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为了确保衣领子、牛鼻子在主攻方向与正确导向上牵动并引领的科学有效和持续稳定。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的关键抉择

 

  经济新常态下的辽宁振兴发展,既面临全国都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也面临自身的一些特殊性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的就是制约辽宁振兴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的关键抉择、必由之路。

  积蓄振兴发展动能。辽宁经济运行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经济结构偏重、产业结构单一、布局不够合理、产业链条短,导致经济循环不畅,质量、效益、效率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老化、经济韧性不足、经济发展动能衰减的问题就充分显露出来。辽宁经济形势带来的新挑战,呼唤新的经济发展动能。积蓄新的经济发展动能只能从深化改革中来,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定政策,把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去除没有需求的无效供给,创造适应需求的有效供给,在新的更高层次上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平衡,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能,实现经济发展结构、经济发展动力、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整体性跃升。

  重配振兴发展资源。供给错配意味着经济资源的错配,无效供给、低效供给意味着经济资源的无效和低效配置。如何把无效供给、低效供给占据的振兴发展资源解放出来、流动起来,配置到有效供给、高效供给中去,是辽宁振兴发展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配辽宁振兴发展资源,一方面通过要素市场改革,提高人口与劳动、土地与资源、资本与金融、制度与管理、技术与创新等五大要素的供给效率,降低要素的供给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引导振兴发展资源流向新供给新动能,流向补短板,流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经济供给创造需求的能力,推动形成辽宁经济振兴发展新的内源动力。

  重塑振兴发展格局。辽宁老工业基地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新一轮振兴发展也要靠实体经济。面对重工业比重较大,传统产业和产品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数,受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大,对需求刺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路径依存度过高的现实状况,重塑辽宁振兴发展新格局,必须以振兴实体经济为主体,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辽宁工业。重点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改造传统工业,坚持多策并举,全面推进经济结构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优势产业多元化,淘汰、限制、转型落后产能,“腾笼换鸟”,推动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工业体系。

  优化振兴发展环境。当前辽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要靠深化改革。必须把着力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治本之策,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敢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的勇气,以壮士断腕、自我革命的决心,以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一方面遵循市场规律,善于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要勇于承担责任,干好自己该干的事,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做好辽宁振兴发展环境供给的各项工作。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辽宁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

 

  两年来,辽宁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部署要求,制定总体实施方案,出台关于农业、工业、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取得初步成果。但同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辽宁面临的任务还很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全省上下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坚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辽宁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细化任务举措,力求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做优做强航空装备、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汽车装备、成套设备,发展壮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先进轨道交通、集成电路装备,提升“辽宁制造”竞争力。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金融、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为突破口,优化服务业供给结构,促进消费增长,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优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稳步推进各项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发展实体经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完善教育科技体制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支持产学研紧密结合,重视人才培养,加快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引导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建立配套协作机制,推动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成为辽宁振兴发展的生力军。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辽宁国有企业是宝贵财富,是最大优势,更是实现新一轮全面振兴的重要条件和基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善旧供给、适应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重点是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企业内部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引进央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重点推进一批国有企业联合重组、做大做强。

  加快软环境建设。软环境建设水平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作为老工业基地,不同程度存在着市场意识不强、契约精神缺失、官本位思想严重等问题……这已成为影响和制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硬伤。要把优化软环境建设作为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全面落实《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提高服务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不断提升辽宁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辽宁省机关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