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机关党建网

驻村工作纪实

站好最后一班岗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2日          编辑:         来源:

——记国家审计署沈阳特派办驻彰武县二道河子乡驻村干部于锡明

  在辽宁省彰武县二道河子乡,于锡明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老爷子”。从2008年开始负责国家审计署沈阳特派办定点帮扶彰武县二道河子乡的工作,到去年亲自担任二道河子乡二道河子村第一书记,于老爷子已经在这块土地上工作了近8年,当地群众打心眼把这位省城来的干部当成了“自己人”。

岗位变了 决心未变

  第一眼见到于锡明让人有点意外,他完全不像是一名机关干部,而是典型的农民形象:黑黑瘦瘦、头发花白,一身半旧衣服。

  前几年的于锡明可不是这样,“这几年,老于皱纹多了、头发白了,人也瘦了。”于锡明的爱人张雪梅说,“有一次,老于从二道河子回沈阳参加一个亲戚的婚礼,结果人家愣是没认出来他是谁。”这些变化缘于工作的变动。 

  于锡明是国家审计署沈阳特派办工会主席,2008年开始负责国家审计署沈阳特派办定点帮扶二道河子乡具体工作;2014年,年近六旬即将退休的于锡明积极响应驻村扶贫号召,再次向组织提出申请,成为特派办驻村工作队的一员,担任二道河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都快退休了,为啥还这么拼?”这是今年已经59岁的于锡明被人问到最多的问题。于锡明把这当作工作的新起点,“之前在机关做的是后勤、工会方面的工作,现在去农村工作,都是为大家服务,没啥区别。”

  国家审计署沈阳特派办副司级审计员常力跟于锡明共事时间长达近40年,他说于锡明身上一直延续着“三实”精神——作风朴实、工作扎实、为人诚实。现在,“老于”的新同事——二道河子乡党委书记陈爱民又用这三个“实”来评价于锡明:“工作务实,作风朴实,成绩真实。”

  于锡明的驻村工作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对农户的情感。于锡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据不完全统计,自在二道河子乡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他累计走访慰问贫困家庭276户,资助贫困学生55人次,2014年全年有205天都坚持在驻村工作……

  明年3月退休的于锡明说:“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当好这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道见亮了 民心也亮了

  驻村工作刚开始,于锡明和工作队其他队员,每天天一亮就开始进村入户实地走访。仅仅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对全村贫困户逐户走访、摸底工作,累计造册、建立档案217412口人。晚上,他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处,对白天调查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整理归类,仔细分析和研究各户致贫原因,掌握好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计划。

  二道河子村村民白忠富,原来是村里的会计,后来双腿因病致残,大儿子前几年出车祸没了,二儿子存在较严重的精神疾病,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境更是“雪上加霜”。走访中了解到此情况后,于锡明第一时间与特派办领导取得联系,争取资金近万元,为白忠富“四面漏风”的房子进行了维修,之后又协调资金5000余元,为白忠富修葺了院墙。看着整修一新的房子和院落,老白满含热泪的说:“于大哥,你就是我的亲人,没有你的帮助,我真不知道这日子以后可咋过呀!”

  类似扶贫助困助学的事例不胜枚举,这其中都饱含着“老于”对乡亲们的深厚感情。在他的感召和带动下,特派办的许多领导干部都和当地贫困村民结成了帮扶对子,几年来累计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价值超20万元。

  可在于锡明看来,这一切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群众的生活。要想脱贫致富,根本出路在发展,而修好路是发展的前提。

  他通过与相关部门积极联系,协调资金,对该村6个自然屯的37条道路进行了整治,先修了22.7公里的砂石路,现在修好的砂石路中又有10公里的路面铺上了水泥。该村王当铺屯村民刘远才逢人就说:“你看这条连着两个屯子的街,从东头能看到西头。道见亮了,咱老百姓的心也见亮了。”

  在于锡明的多方奔走下,如今,全村已有100余户农户从事了芝豇种植,种植面积达360多亩,仅这一项就为村民人均增收2500元;于锡明还协调贷款75万元,扶持全村30余户贫困家庭搞起了树莓种植。今年,当地50多天没有下雨,苞米几近绝收,但老百姓因为有了这些项目损失很少。

 

凝心聚力 才能持续发力

  于锡明第一天到二道河子村的时候,村委会的办公桌椅上厚厚一层灰,村干部都在家里办公,村委会成了空架子。“既然驻村就要常住村里接上地气”,于锡明自己把办公室打扫干净就住下了。这下,村干部在家呆不住了,陆陆续续开始到村委会办公。

  “以前,村里的工作无章可循,班子关系紧张,干群矛盾尖锐。”二道河子村党支部书记孙刚介绍说。“给钱又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驻村后,于锡明多次与村“两委”班子及党员代表进行谈心交流,并建议乡党委调整了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分工。随着村班子兵强马壮,制度建设日趋完善,整体战斗力大大提升。

  国家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办党组书记、特派员章轲说:“老于同志作为第一书记,去农村强基固本,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这要比单纯扶贫济困更有效,为的是当地长远发展。”

  带好班子从自身做起,于锡明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提出了“两绝不一坚持”的原则,即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脱离群众,坚持依靠群众。于锡明的手机一直用的都是沈阳的号,驻村后,他忙着联系业务,电话很多,每个月自己要掏不少话费。村里面的村干部知道后,瞒着他给他充了一千元的话费,于锡明知道后坚决把钱退还了。在乡政府烧茶炉的二道河子村村民孙友斌感叹道:“省城来的老于没有一点官架子,从来没吃过村里一顿饭,上下班都坐通勤车,从来没有见他坐过轿车……”

明年3月,“老于”就要退休了,可眼下,他仍在不停地忙碌,他想赶在退休前多帮村里立两个致富项目。于锡明的“最后一班岗”可谓含金量十足,不仅仅带领村民们开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而且他留下的心系群众、根植基层、干事创业的精神,已经激发了村民兴业致富的劲头,也带动了身边的党员干部,二道河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党建》记者 王仁锋

 

辽宁省机关党建网